導語
疫情漸散,人們的生活逐漸回歸正軌,此前遭遇重創的文旅行業也迎來了爆發性復蘇。不過疫情所帶來的后遺癥,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恢復的,思考未來發展趨勢和及時轉型,才是止損的良策。研究當前形勢、研判文旅產業的走勢,積極擁抱數字化,才是應當提上日程的大事。
主文
2020年春,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文旅產業也按下了暫停鍵。盡管經全國上下一心奮力抗疫之后,當前中國的疫情已基本得到遏制,從目前來看,旅游業的走勢尚未明朗。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疫情的緩解,文旅產業的復蘇是大勢所趨,五一黃金周的出行回暖也是一個強烈的信號。
有危必有機,疫情導致的停擺,同時也讓多年來發展迅猛的文旅業也得到了一個“罕見”的反思機會,不少文旅企業正積極行動,反思、調整,勤練內功積極應對,尋求進化。轉型與升級迫在眉睫,該如何升級迭代?
首個沒有旅行社參與的黃金周
據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數據:2020年五一黃金周期間,全國共計接待國內游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75.6億元。
![]() |
在疫情常態化及對景區最大承載量30%的規定下,今年五一假期文旅業呈現了:短途化、自由行和無接觸化的特點。業界稱為,“首個沒有旅行社參與的黃金周”,即是消費者自行提前預約、安全出行、周邊游等特征顯著;簡單來說,就是景區等文旅業“屏蔽”了旅行社,直接面對了消費者這一“終端”市場。
面對疫情困境,面對經營環境的變化,文旅業在這個“空檔期”積極探索發展路向:
從需求端來看,疫情中及日后,消費者對文旅業的服務便捷性、安全性和品質化的關注度將日益提升,小眾化、定制化、個性化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且經過這段時間的長期宅家,強烈的社交需求給短途自由行帶來一定程度的回暖。從供給側來看,景區為代表的文旅業在直接面對消費者這一龐大而熱情的市場時,將如何擁抱大市場,如何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此時,“大數據”將發揮“大智慧”的優勢;從今年五一的“預約制”來看,消費者已初步形成了“應約盡約”的出行習慣,因此,景區在信息展示上將會成為消費者做出行計劃之前的決策起到決定性作用,也即是“獲客”的第一步有效舉措。可見,科技在文旅業中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數字化、智能化的推廣加速進行,“旅游+”、“+旅游”的跨界融合將推動產業格局重構。
因此,結合新的發展趨勢,文旅產業優化發展模式,推進數字化轉型和信息化建設,才有可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和防范化解風險能力。
科技推動旅游業態多元化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在《2020中國旅游科學年會》上再次提出了“科技改變旅游”的觀點。據其講述:在運用科技創新推動旅游發展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如何利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智慧旅游、推進旅游服務便利化?如何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加強旅游市場監管、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如何利用互聯網、數字化等技術手段發展線上旅游新業態、推動旅游業態多元化?
數字化建設對于以景區為代表的文旅企業來說,甚為切要,尤其是在防疫常態化的狀態下。在智能運營和科學決策方面,數字化建設猶如建立一個“園區大腦”,既可支持園區的科學決策,還可實施實時的安監、應急、安保等,過程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從而整體上實現了科學決策和智能化運營協同。
其實,國內文旅業已有初試成功、值得借鑒的案例。如故宮聯合騰訊地圖、騰訊云小微語音助手落地的“玩轉故宮”的小程序,極好地解決了游覽全程智能覆蓋、“無接觸”導覽的傳統景區痛點問題。
消費者出游前,可通過“玩轉故宮”提前熟悉故宮的基本信息,包括簡介、票務、開放時間、地理交通、瀏覽須知等,而結合騰訊地圖定位的手繪版故宮全景地圖,將真實的景點客觀還原到手機地圖上,告別古板的電子地圖,展示故宮全貌。
消費者到達故宮后,使用“玩轉故宮”小程序觀覽時,接入騰訊地圖位置服務引擎的小程序將為游客提供博物館概況、位置查找、路線規劃等精準的地圖服務。
游覽故宮的過程中,該小程序還會貼心、周到地為游客推薦多種經典游覽路線,如夏日納涼推薦路線、快速游覽推薦路線、一日游推薦路線等,幫助游客節省觀覽時間,豐富游客觀覽體驗。小程序內置的“點位搜索”,還可以對建筑、展覽、餐飲、商店、停車場、衛生間、出入口等常見位置進行規劃路線,引導游客快速到達需要的位置,及時幫助游客解決的難題。
景區在無法提供導游“貼身”講解的情景下,游客通過該小程序,還可定制景區虛擬導游、景點在線解說等服務,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全程陪伴,并為消費者提供私人專屬之智能講解、語音問答、知識百科語音互動;在各種不同場景,提供醫務、餐飲、商店等地點搜尋服務,緩解景區工作人員的服務壓力,還可為游客提升私密尊貴的游覽體驗。
更贊的功能是,該款小程序還為游客提供,在重要建筑打卡可獲得精美祥瑞卡,祥瑞卡中包含該祥瑞的小故事;同時通過明信片獲取功能,游客可一鍵保存分享自己的旅游經歷。在這個“朋友圈”分享的時代,該功能既為游客解決了精美分享、精準分享的難題,又為景區的社交化裂變獲得了低成本的營銷可能。
用數字化和AI推動文旅破壁
故宮作為國內最受游客喜愛的博物館之一,在積極擁抱數字化產業,推動產業改革的行為中,我們不難發現,傳統的文旅行業正在經歷有史以來的顛覆性革命,數字化、智慧化技術的引入,不僅為消費者提供展品觀看,更是給消費者帶來沉浸式的體驗感。
在落地案例中,龍門石窟也上線了“智游龍門石窟”小程序,該小程基于騰訊云小微語音交互,聯合騰訊地圖打造成智能導覽服務助手,從智慧導覽、管理工具、大數據、游客互動和精準營銷這5大方面為龍門石窟的智慧化建設助力,這些都是當下以數字化、AI“武裝”起景區的有益嘗試,具有開拓性、革命性的轉型。
除了單一景區的案例,早在2018年,云南省牽手騰訊共同打造了“一部手機游云南”項目,從全局去布置云南省旅游的智慧化轉型。該項目不僅為云南旅游市場綜合治理提供新載體,還為云南省文旅產業注入了新動能。
近日,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對2019年印發的《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認定和管理實施辦法(試行)》中的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其中將“公共服務”中的“游客服務中心”項分值由25分修訂為20分,“智慧旅游”項分值由30分修訂為35分。
業界認為,這是“后疫情時代”對文旅行業之智慧旅游趨勢的最顯著、最直接的要求。而“智慧旅游”需要的是落到實處的科技助力,像玩轉故宮、智游龍門石窟的背后,正是像騰訊這樣的技術助力。
疫情終會消散,旅游出行也會逐漸回歸人們的日常生活。未來的文旅領域,將會更加高科技,更加“智能化”,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引入,無疑將給旅游業的數字化帶來顛覆性的改變,這些變化既提高了消費者的游賞體驗度,還將為景區升級、解壓、舒困。
|
推薦